物种概述Summary
中文名:坦氏刺尾鱼(拼音:tǎn shì cì wěi yú);
英文名:Doubleband Surgeonfish;
学名:Acanthurus tennentii。
坦氏刺尾鱼,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的其中一个种。分布于印度洋区,栖息在珊瑚礁区,水深1-25米。属草食性,以藻类为食。有雪卡鱼中毒的纪录。
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:未予评估
英文名:Doubleband Surgeonfish;
学名:Acanthurus tennentii。
坦氏刺尾鱼,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的其中一个种。分布于印度洋区,栖息在珊瑚礁区,水深1-25米。属草食性,以藻类为食。有雪卡鱼中毒的纪录。
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:未予评估
体长: 最大长度31厘米
身高:
体重:
生命:
食性: 以藻类为食
繁殖:
习性: 栖息在珊瑚礁区
分布: 印度洋区
外形特征Description
坦氏刺尾鱼最大长度31厘米。
坦氏刺尾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。头小,头背部轮廓随着成长而略凸出。口小,端位,上下颌各具一列扁平齿,齿固定不可动,齿缘具缺刻。体为淡棕色,头部及尾部较深,眼后方有一马蹄形的黑色斑块,背鳍及臀鳍基部咖啡色,尾柄硬棘部黑色且镶淡蓝色边,尾鳍为半月状,具淡蓝色边缘,背鳍硬棘9枚;背鳍软条23至24枚;臀鳍硬棘3枚;臀鳍软条22至23枚。
地理分布Distribution
坦氏刺尾鱼分布于印度洋区,包括东非、留尼汪、塞舌尔群岛、科摩罗、斯里兰卡、印度、印尼、马尔代夫等海域。